尽管行业内对全年去产能任务的完成表示乐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去产能的进程一帆风顺、一蹴而就。
长江证券研报中强调,“毕竟钢铁行业因就业占比、产值和税收贡献等方面影响突出,地方功能属性相对较强,最终实际改革与去产能力度相对有限”,此外,再加上“已去除的钢铁产能中部分为无效产能,或未扣除产能置换的因素”,下半年去产能的过程恐怕仍将“艰难缓行”。
除了地方就业与税收因素外,摆在去产能前面的另一座大山便是国有钢企身上的巨额债务问题。
9月7日,东北特钢发生半年内第八次债券违约,据统计8批违约债券涉及的金额共计36.88亿元。东北特钢2015年审计报告、2016年度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和2016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均未发布。
而国开行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末,东北特钢资产总额527.26亿元,总负债达444.73亿元,资产负债率84.35%,面临较大流动性压力。
截至发稿前,东北特钢的大股东辽宁国资委对如何偿付及处置债权事宜,仍未公布任何明确的方案及说法。
实际上,东北特钢只是国内钢铁企业深陷债务困境的冰山一角。
据中钢协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纳入中钢协统计的百家大中型钢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0.06%,同比上升1.55个百分点,债务总规模达3.27万亿元人民币。
中钢协副会长、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债务问题是钢铁行业去产能、去杠杆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能妥善有效的解决国内多数国有钢企的债务困境,将更有力地推动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进程。
李新创此前在采访中强调,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下,过往财政兜底或无条件“输血”的国企救治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去产能的进程中,应该让市场成为主导力量,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实现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等整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最终实现整个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
今年6月底,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两家钢铁巨无霸将要战略重组的消息从传闻变成现实。两家集团上市公司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也从6月27日起停牌。这也是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内最大规模的重组事件。
据卓创资讯数据,2015年宝钢集团粗钢产量为3493.8万吨,武钢产量为2577.6万吨,两者相加之后产量为6071.4万吨。重组后的巨无霸将拥有高炉61座,转炉电炉62座,涉及产能超过8000万吨,紧追世界排名第一的安塞乐米塔尔,后者2015年粗钢产量为9713.6万吨。
但两家巨无霸的整合绝非易事。8月27日,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再发停牌公告,这已是双方连续第三个月停牌。对继续停牌的原因,公告称,“由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事项相当复杂、耗时较长,有关各方仍需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进行进一步筹划、论证与沟通,并且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须要取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的前置审批意见。”